国际雪豹日起源于2013年10月23日的第一届全球雪豹保护论坛上,自此,每年的10月23日被确定为国际雪豹日。雪豹,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通常栖息于雪线附近,因此给它命名为雪豹,并有“雪山之王”的称号。
雪豹大概是最有魅力的猫科动物了吧,它的行踪十分神秘,只有在下雪后才能看到它的足迹。雪豹是猫科、豹属中的一个物种,豹属的其它成员分别是:老虎、狮子、美洲豹、豹,都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猫。
由于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是生活海拔最高的食肉动物,也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这是因为,若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生活的好,也就证明了它的下一层也生活的好,以此类推,只有整个生态系统都很兴旺,处在顶端的动物才吃得饱。除此之外,雪豹也是旗舰种中的一种,即保护好它们,也能连带保护好那些影响力相对较小的物种。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雪豹,体长约100-130厘米,尾长80-100厘米,全身为灰白色,并长有细软厚密的毛发,上面分布着一些黑色圆环。雪豹有两层被毛,一层是起到保温作用的浓密短毛,另一层是长达5厘米的长毛,所以看起来会觉得它们胖胖的,其实都是“虚胖”啦!
雪豹的头部较小,耳朵也相对较小,四肢也不算长,这样一来,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发,来应对寒冷的气候。它的足部宽大且多毛,就好比雪地靴,不仅在行走时可以增加摩擦力,有助于在雪地中行走,也具有保暖的作用。
雪豹一年换一次毛,比较有意思的是,它会将换掉的毛收集起来,压在身下,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毛毡。传说这张毛毡十分暖和,犹如火炕,被称为“带火的褥子”。
清晨和黄昏是雪豹活动、捕食的高峰期,雪豹十分机警、敏感,上下山时有一定的路线,经常沿着踩过的路行走。雪豹的毛色与周围的环境很相似,可以巧妙的融为一体,达到了隐藏和保护自己的效果。
雪豹是机会主义捕食者,食物范围比较广,主要以高原动物为食,有时也会吃植物。它捕食的时候很讲究,比如:在袭击牧民的羊群时,一次只会猎杀一只,与狼是完全不同的。雪豹时常为了猎食,要去走很远的路,常常要绕行于一个地区,就需要很多天才能返回洞穴。不过,这也符合它的进食周期,可以一个星期不进食。
在娱乐的背后,其实雪豹咬尾巴这一举动并不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只在动物园中发现过,这或许是因为压抑,封闭的环境,使它有些焦躁不安。
由于人为活动及经济开发,致使雪豹生存环境缩小,栖息地呈零星斑块状,过度的放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导致雪豹可以捕食的有蹄类数量也逐渐减少。又由于雪豹美丽的皮毛,十分引人瞩目,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一直是狩猎者捕杀的目标,还有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影响,雪豹的生存状况受到很大的威胁。
“只见雪豹皮,不见雪豹”是美国博物学家的痛心呐喊,也有众多组织开展了保护工作,同时教育工作也在开展,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雪豹的数量可以越来越多。雪豹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虽然在2017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雪豹从“濒危”调整为“易危”,但雪豹仍面临着很多威胁,对它的保护绝对不能就此而放松下来!
来自摩登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