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

丹顶鹤,也叫仙鹤、白鹤(其实白鹤是另一种鸟类)、鴜鷜,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名称由来: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此外,它因颈长、喙长、腿长的特点,又被称为“三长鸟”。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

2、形态特征:

丹顶鹤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为黑色,耳至头呈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的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3、分布情况:

分布于中国东北,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

4、食物:

丹顶鹤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

5、生活状况

丹顶鹤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迁徙,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它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