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园(标本馆)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树木园管理中心(标本馆)是学校服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和开展科普宣传的教辅单位,20245月成立,由树木园管理中心和标本馆组建而成,下设基地建设与运营科、资源管理与规划发展科两个科室,主要承担学校树木园和标本馆的资源管理、发展规划等职责。

西南林业大学树木园25°03′46″N102°45′59"E是集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生态保护、生产经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位于昆明市盘龙区境内,北临世博园东南为青云街道白龙寺村集体林,西临东三环高速公路,与学校教学区隔路相望,通过天桥相连,距市中心约4公里,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园内最高海拔2016m,最低海拔1933m,相对高差83m,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均气温约16.5℃年均降水量约1450mm属于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树木园始建于1996年,现有通过林权流转的土地面积679.9亩,后期拟建设总面积为1270亩,主要服务学校植物学、树木学、森林昆虫学、生态学、土壤学、水土保持学等课程教学实习。园内主要为山区盆地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以酸性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壤相对贫瘠,土层厚,但腐殖质较薄,土壤结构为块状。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6%。据调查统计,树木园内蝴蝶种类82540种;松树林蛀干昆虫种类属于4 26 29 种;森林植物种类主要有19科、28属、34种,拥有云南松、桉树、柏树和滇青冈等森林乔木,而且多为纯林,局部地区有上述树种的混交林出现,其中偶尔有旱冬瓜、棠梨分布。地表灌丛多为次生灌丛,组成树种多为小铁仔和火棘等。同时还含有滇朴、银杏、桂花、枫香、红枫等有色叶树种, 以及清香木香樟等芳香类植物

目前,树木园建有国家荷花种质资源库、云南茶花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西南林业大学珍稀竹种园、园林花卉大棚和绿化炼苗区、森林生态系统径流实验场等科研、生产设施,在林业、园林等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林业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昆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进入新时代,树木园将以一流党建为引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根据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需要,将围绕“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远景目标纲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服务教学科研为根本任务,努力把树木园建成滇中地区面积最大、最具特色的树木园、休闲公园和云南省特色森林资源产业化研发基地(简称“两园一基地”),充分发挥树木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生态休闲功能,建设主要内容包含竹亚科、樟科、木兰科、壳斗科、山茶科、松科六大专类园和一个繁育中心,形成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的技术集成应用综合示范平台,使树木园珍稀树种保育数量、林业人才实训人次、科普覆盖范围等方面在全国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起源于1939年由著名树木分类学家徐永椿先生创建的云南大学森林系树木标本室。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郑万钧教授、秦仁昌教授以及著名竹类专家薛纪如教授等为树木标本室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和积累,植物标本成为全国高等院校中收藏种类较多、收藏量较大的植物标本室之一,现藏有高等植物285科,2000余属,5000余种,形成了以收藏西南地区树木标本、壳斗科标本和竹类标本为主要特色的植物标本室,是全国壳斗科植物和竹亚科植物收藏种数较多、较全,数量最大的标本室之一,并珍藏有100多种模式标本,被国际植物分类学会注册认可,代号为SWFC”。丰富多样的植物标本为植物区系研究和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培养与植物相关学科的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并为学校主编、参编的《云南树木图志》《中国植物志》《中国树木图志》《云南植物志》《云南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竹类培育与利用》《树木学》(南方本)《云南商品材薄木手册》《思茅地区主要商品材树种手册》等科学专著和教材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20世纪50年代著名森林病理学家任玮教授分别创立植物病理标本室和昆虫标本室。依托森林植物病理标本室,由任玮教授主持的“云南主要林木病害及防治”课题,荣获“云南省政府199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任玮教授主编《云南森林病害》大型专著,率先在世界上详细地报道了3种植物病害,并有13植物病害在国内首先报道,43植物病害在省内首先报道,该专著被国内外同行的专家教授评价为“中国南方森林病害最权威的工具书”。昆虫标本室中的蚂蚁标本分室收藏蚂蚁标本约100余万头,含136个模式标本,是目前国内收藏蚂蚁物种最多、标本最丰富的专题标本室。20世纪60年代肖绍琼教授等创立了木材标本室,已整理鉴定藏有1500余号标本,分属973331400余种,其中热带树种和国家珍稀树种之多均居全国之首。20世纪90年代杨元昌教授等创立野生动物标本室,标本种类为哺乳类82144种,鸟类1851190种,爬行类2610种,两栖类249种。在此基础上,2004学校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标本馆,2025木材标本室单独分出成立木竹博物馆。

学校标本馆大楼建筑面积7200㎡,共六层,现收藏有植物、脊椎动物、昆虫、植物病理与真菌五大类型标本,共50余万份。标本馆一楼二楼为生物多样性展厅,三四楼是植物标本库,五楼是昆虫、植物病理与真菌标本库,六楼为脊椎动物标本库。标本馆生物多样性展厅面积600㎡,主要展示有兽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植物、植物病理及大型真菌标本校科普教育、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每年向社会免费开放达300天,年均接待参观者在1万人次以上。

学校标本馆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和数代西林辛勤积累,馆藏资源呈现学科专业化种类多样化资源规模化的特点,为学校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2年被英国皇家植物园为中国十个入选世界大标本馆之一2007年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08年荣获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公众教育基地2010年荣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荣获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20年荣获云南省社科联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023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称号、2025年学校整合木竹博物馆和标本馆资源,成功入选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馆)。

标本馆是培养林业大学生知林爱林情怀、增强服务林业使命学习先辈科学家精神和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学校充分发挥标本馆的文化传承作用,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努力构建大学生走进标本馆入学教育和思政课程社会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成立科普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讲解培训,大力提升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近年来,标本馆先后组织开展认识云南明星物种” “小小讲解员”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走进标本馆-探秘云南明星物种”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保护环境手拉手,生态文明心连心” “亚洲象姿态标本首展” “助力COP15,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演讲征文比赛 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自然” “科学咖啡馆第六期” “让科普有温度-科普与科普讲解大赛” “西南林业大学科普讲解大赛” “‘大美西林·多样瞬间科普摄影大赛系列科普活动举办生物多样性主题集邮展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集邮书画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全国科普日生物多样性主题科普展”“植物科学画科普展”“‘大美西林·多样瞬间西林草木··鸟科普摄影展等特色展览活动云南日报、中国集邮报、中国新闻网、云南网、学习强国等主要媒体进行了报道,极大提升了标本馆的社会影响